集聚的价值--盘点中国装备工业聚集区 - 行业新闻「微特」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力矩限制器,超载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闸门开度荷重仪,风速仪等起重安全监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 - 微特技术有限公司

集聚的价值--盘点中国装备工业聚集区

时间:2015-03-16 08:59 阅读:3313 来源:互联网

    随着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类公司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之路,在这条路上,工业聚集区成了装备制造工业发展的基石。经过《装备制造》杂志编辑部、装备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多重筛选与讨论,获得了61个2008年度装备制造公司高度集中且有特色的装备工业聚集区名单。这61个装备工业聚集区分布在中国26个省市。其中辽宁、江苏、河北省区遥遥领先,一共有19个装备工业聚集区入选,占总数的31.15%。江苏地区7个,占11.48%;辽宁地区6个,占9.84%;河北地区6个,占9.84%。其次是天津、湖南、广东、四川、重庆、浙江等地区各有3个,各占4.92%。接下来是山东、山西、河南、上海、安徽、湖北、等地区各有2个,各占3.28%。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福建、江西、云南等地区各1个。
装备制造公司"扎堆" 

    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有远见的中国装备工业公司心中肯定有了一丝明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装备制造行业也正在经历着一次轮回,这次轮回的终点正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回归市场规律。" 

    在中国,一个装备制造类公司独自发展是困难的,一批相关公司一起发展也许就会好一些,而一群上下相关、左右相应、成熟度不同、中外混杂的公司在一起,就会爆发出在意料之外的奇迹。 

    《装备制造》杂志11月推出的"集聚的价值--盘点中国装备工业园区"是本刊对装备制造行业的一次新探索。在没有路标与灯光的"道路"上,我们怀着"世界经济的第二发动机可能会是中国,而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只能是装备工业"这条信念蹒跚前行。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观察、甄选并研究这些迥然不同的装备工业聚集方式,使我们看到了它们内在所蕴含的那些尚未被放大的价值。现在呈上的就是这张蕴含着无限乐趣与财富的藏宝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别开生面的探宝之旅。 

    就如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现在的中国装备工业公司也已经开始不断升级自己的产业机构,由"单兵作战"到"人海战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单一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工业融合"。 

    中国,发展到现在已有3.6万家装备工业类公司。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大的产业规模,这么多的公司数量却没有一家公司能跻身于世界500强,公司品牌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更是寥寥无几,截至今天,中国装备制造业总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虽然事实如此,但我们并不悲观,因为在和无数装备制造公司"领航人"的接触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们的一个坚定的信念"本土也能诞生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工业公司"。 

    伴随着这样的信心,我们发现了以下喜人的改变:自2005年以来中国装备工业聚集区模式迅速发展,并由以往的政府主导向公司主导过渡。 根据观察发现,"由产业龙头主导发展聚集区"已经成了工业聚集区发展模式的主流,正在逐渐改变昔日"政府主导的产业聚集区"模式和"自发聚集形成的聚集区"模式的情况。伴随着这种模式的进展,装备制造行业在中国的广阔地域上开始了新的聚集区建设。2006年10月23日,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创建的辽筑公司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正式建成投产;2007年10月17日,三一重工主导的三一重工工业园奠基典礼仪式在观澜高新园区举行;2008年8月26日,中石油发布信息称它要在盘锦市打造辽东湾海洋装备工业园区,等等。 

    除了行业龙头主导的工业园区模式的日渐成熟,政府主导的工业园区中为某个装备制造类公司打造园中园的情况也方兴未艾,背靠政府的支持,以自己的产业结构进行垂直产业链重组,纵向产业点拓展,形成适合自己的产业配套基地正是市场主导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律所在。 

    在一个产业相关的聚集区,如果每个公司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配件制造公司和主机制造公司在制造商品时共同合作、相互激荡,是不是更加容易擦出创新的火花?就如无锡叶片和主机厂,在一次次共同合作中,诞生出众多创新成果。现今的中国装备产业聚集区已经一改过去众多竞争对手"扎堆"的老路,向着分工精细化,合作紧凑化的方向迈进。

 
分布图的发现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逐渐加深,全球的装备制造行业的寒冬也仿佛接踵而至。九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为43.5%,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收缩,达到了七年以来最低点。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二季度欧洲首度出现环比负增长,欧元三大支柱,投资、消费、出口全线下滑。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装备制造业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 

    从大环境上来看,一边是欧美经济受到重创后需要几年加以恢复,一边是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需要基础建设的支持,使得机械装备业市场十分活跃。在经历2006和2007年3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之后,2008年1-7月中国机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仍达到了29%左右。和行业景气度高企相应,中国装备制造工业聚集区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绿色制造理念深入装备工业 

    在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之后,中国的的装备工业也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 

    几年前,为了寻找增长机会,很多装备制造类公司选择了"牺牲环境换取利益"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同样是在那个时期,很多装备工业园区为了迅速发展,引入了一批高污染的公司,为当地环境带来了灾难。经过公司掠夺式的发展后,环境毁了、公司走了,留下的只是当地人对过去环境的追忆。据统计,在当时中国平均每增加1万元的工业产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和大量的生活污水。这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如果依然这样发展下去,可能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现在,更多装备工业园区把引入绿色制造类公司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工业园区自己掏钱建设环保设施。例如很多工业园区都建立了集中污水处理厂,甚至有的工业园区还为其周围的住宅区免费安装了隔声窗和隔声屏。另一方面,许多工业园区在招商首页醒目列出绿色环保公司入园的种种优惠条件。观察发现,改善园区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是很多工业园区的第一选择,还有些园区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园准入制度,禁止高污染装备制造类公司进入,或是建立如PDCA循环管理体系的园内公司审查制度和制作园内公司档案来降低环保风险,甚至有的园区还制定了调入调出制度,对不合格的入园公司可行使搬出权。 

    除了工业园区的环保措施,很多装备制造类公司也对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了升级以适应环保要求,根据观察发现,超过七成装备制造类公司表示自己符合ISO14001标准,超六成的装备制造类公司表示已对现有工艺设备的技术进行改造,减少环境污染。还有一些公司改进了清洁生产管理措施,但让人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公司有购入新的设备以适应环保需求的想法。 

    提及绿色环保措施为公司利润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发现大多企业的第一反应是能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其后是有些循环回收式措施能节约成本、增进效益,当然从短期来看这样做会增加成本、缩减利润;只有少数提出可能会衍生出其他产品并因此增加了营业收入。 

    南北聚集区分工明显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区域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下,装备制造类公司在南北聚集区的分工方面也呈现不同态势。有超过九成的人认可中国装备制造工业聚集区的确存在南北分工明显的现象。 

    在上面的情况得到肯定后,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贵公司是一家轻型装备工业公司,那么您将选择哪个地区的工业聚集区来发展?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后发现,上海位居第一,江苏排名第二,天津名列第三,这三个地区的轻型装备工业是中国最发达的,然后依次是浙江、湖北、河北、湖南、北京、安徽、广东、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区。 

    轻型装备工业公司青睐以上地区,那重型装备工业公司呢?研究发现,地区排名确实存在一定的变化,重型装备工业公司更青睐这些地区:辽宁名列第一,上海位居第二,重庆排名第三,这三个地区的重型装备工业位居中国重型装备工业的前三甲,接着依次为四川、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 

    公司看好什么样的聚集区 

    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产业聚集的现象,就好像美国的高新科技类公司聚集区叫"硅谷",电影行业聚集区代表是"好莱坞",金融类公司聚集的地方是"华尔街"一样,中国也出现了自己有代表性产业聚集区,就像很多人现在叫保定"中国电谷",武汉更喜欢被称呼为"中国光谷"。 

    可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公司喜欢集群模式,这个模式的出现到底为公司带来了多大的好处?经过多方求教,一位专家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产业集群通过使相联系的公司联合在一起,组成了巨大的生产网络(产业集群)。在这样的生产网络下,公司通过利用与同行公司间的联合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要求,从而获得了一定的操控力,并通过这种操控力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普通公司是这样,那装备工业聚集区是否能为装备工业公司带来好处?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进一步想到了下面的问题"装备工业公司选择产业聚集区时看中什么指标呢?"深入观察发现,第一是分工网络(配套设施)是否明确,第二是融资优势是否明显,第三是劳动力资源是否有优势,这三项指标成为装备制造类公司"择木而栖"的、最重要的三项标准。其后依次是工业区所处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否明显、工业区内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工业区内投资成本是否低廉、工业区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工业园区管理团队是否优秀等标准。 

    明白了装备工业公司的想法后,我们不禁想装备工业聚集区为装备工业公司带来何种效益呢?节省运费成本显然是装备工业聚集区带来的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则是它为装备工业公司带来了融资成本的节省;大多数人所关注的生产成本的节省问题只能说是工业聚集区带来的第三个好处;紧跟其后的依次是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环境;易于区域公司间加强沟通与合作;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带来的效益、公司便于进行产业一体化调整等。 

    能源装备制造业看涨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延伸,世界经济也在逐渐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如果这次美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救市成功,世界经济可能有从泥沼中被拔出的希望;如果救市不成功,那世界经济将要做好从新一轮的经济起点开始的打算。无论如何,经济短时间的下行已成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产品能帮公司扛过这轮调整已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近期采访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领导者表示通用机械的前景已逐渐呈现出不明朗的态势,而能源装备制造业则被更多人所看好。这个情况我们可以间接通过工业园区更希望那类公司入住这样的问题来解答:大多数工业园区所欢迎的装备工业公司第一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第二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第三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其后依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 

    而公司更看好那类装备制造细分行业呢,我们发现最被公司最看好的是核电成套设备,紧随其后的是新能源与能源设备,排在第三的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然后依次是: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机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仪器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他通用零部件制造业、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铸锻件制造业等。 

    而在什么措施能够帮助装备工业公司渡过难关的问题上,我们得到惊人发现:有持续低成本融资优势的工业聚集区成了装备工业公司渡过难关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最好的策略则是加大公司宣传力度,再次才是加深产业聚集区内的合作结构以分散产业成本压力,然后比较好的方法依次是压缩生产成本、裁汰部门、建设强有力销售团队、产品创新、更加专业化、改变管理团队、要求更多的聚集区优惠等措施,而冒风险进行转型最不可取。

 
优秀投资环境聚集区

    投资环境指的是什么,是自然环境、是聚集区政策、是优良的交通位置、是优秀的产业配套环境?还是更好的融资优势?或许它应该是这一切的综合。

    沈阳铁西新区

    2007年,沈阳市铁西区投入14亿元用于改建开发区的市政建设、给排水、电力等工业发展的基础设备和保障系统。现在沈阳铁西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重型装备公司的"摇篮"。在2007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沈阳获得"中国十大活力城市"、"最佳投资城市"两大殊荣。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沈阳这个昔日的共和国工业长子正在强势归来。

    不可否认,沈阳的工业优势就是重型设备,而把这一优势继承得最为完备的就是铁西新区,铁西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的西南部,东依长大铁路,西邻沈大高速公路,北靠鞍钢厂区,南邻鞍山经济开发区,是通向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的交通要道,南距重要海港城市大连308公里,素有"东方鲁尔"之称。

    沈阳铁西新区内聚集着众多国家级的重型装备制造公司,使其中国最为重要的重装聚集区。现在园内聚集着以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新沈鼓集团、三一重装、北方交通重工集团、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松下、三菱重工等公司为首的700多家公司,工业总产值达到上千亿元。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作为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一直以来就受到各装备公司的推崇。现在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以集中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为宗旨,已逐渐成为上海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在交通环境上,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芦潮港分城区位置优越。通过芦潮港码头到浙江宁波、舟山、普陀山、大小洋山等地,只需要一到二个小时。而陆路距海港新城只有5公里,洋山深水港32公里,浦东国际机场27公里、上海市中心52公里。周围紧邻着沪芦高速、两港高速、东海大桥、D2大道等。区内有D3大道与临港物流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区贯通,形成了流畅的交通网络。此外规划中的轻轨与磁悬浮列车也将为芦潮港的未来带来更深的变革。

    在产业配套上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除优秀的供电、通信、燃气、雨水、污水环卫处理等系统外,还有独具特色的防灾系统:其大堤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的标准进行建设;防震按七级地震强度设防,并在环状绿化带内建立地震监测中心;消防上可以在接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这些设施受到了园内公司的普遍赞誉。

    除此之外,园区政策上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紧邻上海市区有更好的融资优势也是很多装备制造类公司选择到此来投资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上海电气、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芬兰科尼港口机械(上海)有限公司、韩国东和恩泰株式会社、普洛斯物流设备制造公司、上海上缆安捷电缆有限公司、中集集装箱制造服务公司、宝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船三井、上海电气、上海汽车,振中工程机械等均落户于此。而在今年4月上海证券报披露的大飞机总装基地3个可能的选择里上海的临港产业园区也名列其中。

    湘潭(德国)工业园

    湘潭(德国)工业园太有名了,在产业特色上,它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火炬计划湘潭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在环保工业园区建设上它又是国家环保总局明确的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而最近它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

    据说湘潭(德国)工业园之所以与德国合作引来海外投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而德国是马克思的故里。对很多德国人来说,之所以知道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个毛泽东,德国HIRO电梯公司董事长海恩是落户湘潭(德国)工业园的第一个德国人,他曾经就说过:"我希望我们公司的产品能够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为人民服务""。

    湘潭(德国)工业园地处湘潭城市中心区南侧,规划面积415公顷,其中产业用地297公顷。其地理位置是北靠长江,南临粤港,东望浙沪,处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开放带之间,占据中国新经济要冲位置。如果以湘潭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正是中国人口最密集、财富最集中之区域,这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理想的投资场所,所以2005年《福布斯》公布的最适宜投资办厂的20个城市中,湘潭名列第三。

    在园区政策上湘潭(德国)工业园也是独具匠心,除去大多工业园区共有的优惠政策外,其提出的对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高新技术项目或外商投资项目,对本市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工业项目或外商投资的大型高新产业项目,需作进一步优惠扶持的,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至今被很多园区所效仿。

    在入园企业方面,德国HIRO电梯公司、德国AR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德国Grimm焊接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德国莱兹鼓风机公司、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五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布兰德公司、湘潭市仪器仪表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奥托斯液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德国DRE/CON公司等多家公司,已有88个投资项目已在院内开展。

    "中国电谷"保定

    曾经有人问我,"中国电谷"是指什么,是保定的几个企业?是保定市管委会?还是保定市高新区?我当时愣住不知怎样作答,后来通过专业人士讲解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电谷"既不是几个企业、也不是保定市管委会、更不是保定市高新区,"中国电谷"指的就是中国保定市本身。 

    在产业优势上,保定不仅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惟一的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还是全国惟一的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城市,可以说,在新能源和新能源设备产业方面,保定站在了中国的最高点。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抱白洋淀,与北京、天津呈三足鼎立之势。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3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是"京畿首善之地"。北有首都国际机场,南有正定机场,东临天津和黄骅两大港口。保定市辖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77万人,为全国第四大人口城市。这一切为保定建造产业基地提供了交通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

    而在产业配套方面,保定打造"中国电谷"更是得天独厚,首先保定已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生产基地,这使得中国许多太阳能光伏设备企业聚集于此,例如作为国内最大的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身上就已被打上了"保定印"。据统计保定现有相关公司上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天威集团、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中航惠腾公司、风帆集团等,除此之外,作为高科技新能源的代表,保定还拥有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保定相关公司出谋划策。据悉,根据今年的宏观情况,保定市决定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和资源聚集政策,把"中国电谷"带到以发展风电整机、华翼风力叶片、光伏太阳能电池、大型变压器、新型储能、节电技术这六大优势项目上。

    无锡新加坡工业园

    创立于1993年底的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发展到现在已经历15个年头,这个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被称为无锡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英国《企业测评》杂志连续三年评其为亚太地区25个著名高科技园区综合投资环境的第一名。

    无锡新加坡工业园位于无锡新区之中,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有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其地理位置东临上海苏州、南濒太湖、西近南京、北临长江,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周围沪宁铁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陆空交通便捷。预计至2010年,园区外商投资的生产性企业将达85家以上,研发机构15家以上,注册资本总额达18亿美元,总投资额达30亿美元。2010年园区企业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190亿元(含光伏产业460亿元)。

    现在园区内有多家企业,较为著名的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美德维实伟克(无锡)定量泵有限公司、吉科精密工业(无锡)有限公司、无锡松下压缩机有限公司、无锡开益禧半导体有限公司、康斯博格汽车部件(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无锡金杰通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无锡泰石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卡塞尔(无锡)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旭英机件有限公司等。

    旅顺经济开发区

    成立于1992年6月8日的旅顺经济开发区,是现在中国最好的工业园区之一,在经过16年的开发建设之后,曾经有人用"堪比当年的浦东"的评语来评价这片土地。而在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的建成之后,旅顺经济开发区实际上成为了连接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旅顺经济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西南端,东接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南临黄渤海分界线,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鸟岛、蛇岛、虎平岛、牦牛岛等五岛毗邻环抱。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49公里,大连市区50公里,旅顺口城区12.3公里。海上航线至山东蓬莱仅66海里,龙口92海里,秦皇岛101海里,处于世界三大投资贸易圈之一的东北亚中心地区,号称"黄金水道"。

    在2002年1月旅顺经济开发区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后,旅顺经济开发区享有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全区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下面设有港口区、工业物流区、 旅游教育区、公共服务区和生活居住区五大分区。而随着吉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著名学府在园内建设分院,人力资源优势也逐渐凸显。

    现在旅顺经济开发区在装备工业方面形成了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中远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钢业工程有限公司,大连今冈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北车集团齐齐哈尔交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等公司为主的产业网络。(策划/本刊装备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执笔/郭树涵)